作者:刘利华 宋科 胡晓清 发布时间:2025-09-15 10:09:31
本网讯(通讯员 刘利华 宋科 胡晓清)近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利华撰写的《AI 赋能融合转型,创新人才培养新生态》一文荣登 2025年9月12日《光明日报》,系统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坚持AI赋能,通过 “三个融合、三个转型” 构建人才培养新生态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文章全文如下:
原文版面
近年来,张家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坚持AI赋能“三个融合”“三个转型”,积极打造人才培养新生态,成效显著。
AI赋能促融合 构建思政育人新生态
AI赋能党建思政育人深度融合。学院依托生成式AI创建思政资源库,自动生成思辨矩阵等内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融入VR实训项目,强化情感共鸣,打造“经济管理+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品牌。学院教师的思政教研成果《共创共赢 启志育才——志愿服务赋能张家界学院思政育人工作的创新实践》在主流媒体发表。
AI赋能专业融合,构建数字化跨学科专业融合体系。学院拥有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设有数字经济等8个专业,对接湖南省现代产业体系及张家界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通过AI赋能打破专业界限,围绕“人工智能+”战略推动各专业融合重构;依托AI深度重塑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教育模式和职业体系,推动融合学科向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学科融合方向转型;构建“基础理论+数字技术+数智专业”课程矩阵,打造“商科+人工智能”“商科+大数据”等跨学科培养模式,持续提升学生数字能力。
AI赋能产教融合,打造产教协同培养机制。校企合作开发实时金融交易智能会计模拟系统等AI教学工具,学院与阿里巴巴签订“精准培养”协议,共同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参与智慧企业管理系统实操,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入职匹配度超90%。校企共建场景化实验室,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与新道科技共建数智商创产业学院、智能财务实验室,组织学生团队借助AI平台展开学习实训,提升学生的智能会计能力与就业率。
AI赋能促转型 构建课程生态体系
AI赋能专业转型升级,以新专业带动老专业转型升级。学院撤销经济学传统专业,设立数字经济专业,以数字经济专业为引领,通过“双轮驱动”模式带动会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等传统专业数智化升级。AI赋能传统课程体系融入Python/大数据,将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传统专业,重构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构建协同发展机制,通过资源共享、课程互通、平台共建等方式,实现新旧专业的协同发展,提升专业群的整体竞争力。
AI赋能师资队伍转型。学院积极推动师资队伍转型发展,以AI打破学科壁垒,构建“专业+人工智能+区域认知”能力框架;坚持数字化赋能,提升教师数据素养与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建设“人机协同”智慧课堂。推动产教协同与师资结构优化,坚持校企“双师”培养;鼓励教师开展技术转化研究,以科研反哺教学;推动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改革,构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多维评价体系。动态配置资源,优先支持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师资建设;将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兼具技术技能与国际文化传播力的教师。
AI赋能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学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托产业学院平台,邀请企业老师参与制定新的“2.5+0.5+1”人才培养方案。其中“2.5”学年是指在校理论课程学习2.5学年,学习跨学科重构的课程,包括数智能力嵌入的AI通识课、金融科技、智能财务等课程,重组后的“基础理论—工具方法—场景应用”等模块课程;在财务机器学习等课程中融合儒家义利观与AI伦理内容,建设技术底座强化的课程。“0.5”是指校内开展0.5学年的虚实融合实训,是教学范式实战化升级。“1”是指第四学年(第7-8学期)在校外企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写作。学院通过“2.5+0.5+1”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的数字化决策能力。
深化数字技术融合 重构人才培养新生态
在数字转型与产业变革加速的现实背景下,学院基于AI赋能“三个融合”“三个转型”,创新人才培养生态,教育教学正从单一理论传授转向“数字素养×产业洞察×价值塑造”综合能力培育。学院通过学科交叉打破边界、产教融合弥合鸿沟、思政融合筑牢根基,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生态环境,已取得显著实效。学院学生获省级竞赛奖项多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1%以上。
未来,张家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将持续深化数字技术融合,努力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教育—产业—社会”人才生态,积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审:孙艺萌 二审:简繁 三审:袁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