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亚兰 王秀慧 发布时间:2025-04-03 15:53:00
本网讯(学生记者 宋亚兰 王秀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张家界学院,有这样一位深耕教育事业的引路人——医学院副院长张生皆教授。从毅然响应张家界学院的邀约,到持续在医学教育领域深耕,他用行动书写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铸就了令人敬仰的师德丰碑。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他忘却年龄的界限,全身心投入钟爱的医学教育事业,矢志不渝。
医学院副院长张生皆教授
坚守理念,雕琢卓越人才。在张生皆教授心中,医学教育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高校医学教师更是承载着培养未来医学人才的神圣使命。深知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他便将德育巧妙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在讲解青霉素发明史时,会引导学生领悟团队协作的力量;在剖析 SARS 事件时,会启发学生思考公共卫生责任,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张生皆教授坚信教育是爱的事业,要把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编织成一张温暖的网,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身教重于言传”的真谛,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起一座道德的灯塔。在教学过程中,他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他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追求学术卓越,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他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他将教育视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不断地反思和提升自己。
擘画蓝图,推动医学教育发展。张生皆教授深知,师资队伍建设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基础性、战略性的关键地位,是培育医学人才的核心要素,更是推动医学教育振兴的重要力量。他提出,打造一所一流医学院,必须全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重点培养学术骨干与学科带头人,尤其是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要组建具有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的医学教师团队,培育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学名师,构建完善的师资管理体制。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政策改革,充分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优化人才配置,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在学生培养模式方面,张生皆教授提出,需从“目标设定、培养机制、环境支持、个体特质”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强化德育先行,培育医者仁心,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主动成长。推动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在营造学术氛围方面,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提供全方位的人力、物力支持,搭建优质的学术平台,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规范学术活动。同时,科研人员的积极配合也至关重要,多方协同,才能让学术的火花在碰撞中绽放。
悉心指引,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面对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中面临的平衡难题,张生皆教授给出了宝贵的建议。他指出,首先,教学是教师的立足之本,青年教师要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将复杂的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科研是教师的发展之路,教学要与科研相互促进,青年教师应在教学中发现科研问题,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教学质量。因此青年教师需要在教学与科研的投入上把握好点,在合适的范围内,实现两者共同、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次,高校教师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还要合理调整教学与科研的侧重点:第一,要过好教学这一重要关卡,适当对本学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科研,实现教学更新,做到教学为主,科研为辅;在副教授阶段,要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成为教授后,要发挥引领作用,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第二,青年教师还要平衡好教学与社会的关系,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将学术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谆谆教诲,筑牢教书育人根基。张生皆教授反复强调,站稳讲台是教师的根基。既然选择教师职业,就应怀揣热爱,将其视为终身事业。要敬畏课堂,哪怕对熟悉内容,也需提前备课,融入学科前沿案例。以学生为中心,倾听他们的反馈,摒弃“满堂灌”,采用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平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趣味性,同时打磨板书、语言表达等教学基本功,向优秀教师学习。教育之路并非坦途,张生皆教授让年轻教师守住初心,接受成长的漫长周期。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5到10年。面对焦虑,要思考教育的深远价值,体会学生成长和学术探索带来的成就感。在知识快速迭代的时代,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至关重要。教师要持续更新跨学科知识,掌握混合式教学等新教学方法。在人际交往方面,年轻教师要尊重前辈,虚心求教,专注自我提升。与学生相处,做到亦师亦友,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此外,须合理管理时间,平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避免被琐事干扰,找准科研方向,聚焦深耕,定期阅读顶级期刊,参加学术会议,搭建学术网络。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在教书育人这条道路上,张生皆教授一直坚定自己的育人理念,他热爱并且持续奋斗在这条道路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干精神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奋斗者,为青年学子树立了榜样,为青年教师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他的感染号召下,越来越多奋斗者会坚守师德师风,不断提升自己,走出一条自己的服务道路,越来越多的医学学生也会坚定心中信念,成为有温度的卓越医者。
一审:李少午 二审:简繁 三审:袁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