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少午 王秀慧 发布时间:2024-11-25 08:38:24
本网讯(记者 李少午 学生记者 王秀慧)弦鼓高响,罗袖动香;观者倾目,湘舞传章。11月23日,为期2天的湖南省第二届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我校举行。近2000名师生观看这场舞蹈盛宴,其中包括7个非遗项目表演、13个教学展演和1个土家摆手舞表演。来自中国舞蹈家协会民族民间舞专业委员会、湖南省舞蹈家协会、湖南省歌舞剧院,以及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吉首大学等全国近3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并进行研讨发言。
会议现场 张峻杰/摄
研讨会系列活动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民族民间舞专业委员会、湖南省舞蹈家协会、张家界学院主办,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优质舞蹈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探索新兴舞蹈艺术形式健康发展路径,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舞蹈人才。国家民委文化司原处长宝向新,中国舞蹈家协会民族民间舞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士军,湖南省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龙星竹,校长简德彬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国家民委文化司原处长宝向新讲话 李宁/摄
中国舞蹈家协会民族民间舞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士军讲话 张峻杰/摄
宝向新在开幕式上强调,创作民族民间舞应该遵循原生态化,好的民族民间舞的创作需要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深入了解当地特色,将特色融入舞蹈,使舞蹈风格明显,内涵丰富。赵士军表示,本届研讨会对于发展新时期区域民族民间舞蹈专业教育事业,总结先进教学、科研、创作经验交流,推动区域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着积极作用。他呼吁专家学者们积极进行项目申报,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和舞蹈活动推广,承担好将民族民间舞鲜活、良性、创新地传承下去的使命,并打造区域舞蹈特色。
湖南省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龙星竹讲话 李宁/摄
简德彬校长讲话 李宁/摄
教学研讨会现场 陈帅/摄
“湖南省民族民间舞不仅反映了湖南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也是连接各民族人民的情感纽带,更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龙星竹说。她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研讨能够进一步探索民族民间舞更多的可能性,深入挖掘民族民间舞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进一步将舞蹈的特色融入到高校教学。简德彬宣布本届研讨会正式开幕,并表示本届研讨会必将促进张家界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家交流合作,必将载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史册。
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文学院教授田茂军讲话 谭子艺/摄
非遗展演 谭子艺/摄
非遗展演 孔琪雅/摄
非遗展演 谭子艺/摄
非遗展演合影 谭子艺/摄
当天下午,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摆手舞、咚咚喹、茅古斯、傩舞、桑植民歌、苗鼓融入展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走进课堂,与师生进行“表演对话”,共同推进湖南省民族民间舞传承路径的创新。展演过程中,表演者们身着民族服装,或吹奏咚咚喹;或佩戴面具、持戈、盾呼喊;或奋力击鼓;或引吭高歌;或携手共舞……节奏感、韵律感和历史感极强,尽显民族风情之百态。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文学院教授田茂军在主持该活动时说:“张家界学院立足大武陵民族地区文化丰富多彩的实际,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同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艺术教学上有意识地吸收和借鉴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继承的基础上,提炼升华,通过创新,推出新的教学内容和富有地方特色和原生态风格的舞蹈组合与舞台作品,在省内各种艺术展演和专业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作品展演 黄峥祺/摄
作品展演 王鑫/摄
作品展演 陈家怡/摄
当晚,教学展演活动在我校风雅厅举行。《铜铃魂》《桃花汛》《逗虎》《花瑶女》《天鼓》《渡》等13支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分别以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呈现,近200名师生上台展演。展演过程中,梯玛的八宝铜铃声如孤雁盘旋;青年男女溪边的嬉闹声如春蚕吐丝;小伙斗凳时的欢笑声如清泉淙淙;红军渡河时的冲锋声如火星迸溅……观众陶醉其中,时而因舞姿灵动而赞叹,时而因人物落寞而伤悲,时而因音乐氛围而落泪,时而因主题深刻而沉思。
作品展演 徐雅轩/摄
作品展演 王鑫/摄
作品展演 王鑫/摄
合影 徐雅轩/摄
“今天的表演很令我动情,场面很震撼,动作设计也很巧妙,我第一次在现场看到如此高水平的舞蹈。”“当我看到朝圣者不惧路途的遥远和艰辛依旧朝拜时,看到红军知道即使会牺牲依旧奋斗时,那一刻我明白了信仰的力量。当我看到残疾人群融入这个社会的不易时,那一刻我明白了坚持的力量。”来自文学院的同学说。
一审:李少午 二审:简繁 三审:袁启君